联系我们:13682301531

“灵魂”砍价,能为看病省多少钱?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441 更新时间:2020年12月22日10:13:32 打印此页 关闭

 两年、三批、四轮……药品、耗材相继参与常态化集中带量采购谈判

  阅读提示

  近来,包括药品和医用耗材在内的带量采购“愈演愈烈”。国家带量采购逐渐常态化,地方性联盟采购不断落地,更多药品药材实现大降价,患者负担大幅降低,医药行业发展格局也出现变化。对于今后看病还能再省多少钱,人们充满期待。

  “过去,一个心脏支架可以买6瓶茅台。如今,一瓶茅台可以买6个支架。”近期,网友对于冠脉支架“灵魂谈判”的这一调侃,生动诠释了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后的价格变化。

  近来,包括药品和医用耗材在内的带量采购“愈演愈烈”:1.3万元的支架降价至700元左右,减少基金和患者支出100多亿元;三批药品带量采购涉及112个品种,每年减少费用539亿元……带量采购常态化大门打开,人们对于今后看病还能再省多少钱,充满了期待。

  “灵魂”砍价,没有中间商赚差价

  所谓带量采购,其内在逻辑好似“团购”,是在采购过程中明确采购数量,让企业针对具体的数量报价。其根本目的是量价挂钩,以量换价,降低价格。

  从“4+7”集中采购到集中采购扩围、第二批、第三批,近两年时间里,我国已进行了三批四轮国家药品集中采购。2018年“4+7”试点,第一批25种药,平均降价55%;2019年,第二批32种药,平均降价53%;2020年,第三批55种药,平均降价53%……

  “灵魂”砍价,刀刀“见血”。带量采购挤掉了药品流通环节的“水分”,老百姓的医疗支出有了明显的变化。目前,患者已可以在公立医院用上这三批国家集采的112种便宜药,平均药价降幅达54%,部分药品最高降幅超95%。

  今年,带量采购的“朋友圈”从药品扩大到高值医用耗材领域。作为国家启动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后进行的首个品种,冠脉支架随即进入“百元时代”。与2019年相比,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%。

  感叹之余,人们不禁疑问,为什么能降价这么多?

  事实上,一些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昂贵并不是因为成本高,而是“中间商赚差价”。相关企业生产出产品后,交由代理商包销。经过层层代理,其出厂价和最终使用价格相差悬殊。

 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,在经销商层层代理的模式下,企业比拼的是销售渠道和费用空间,产品质量、性能保障、成本管理等方面竞争反而不充分。没有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,就谈不上成本优势、质量比拼,因此必须斩断原有的销售模式。

  目前,在国家带量采购常态化的背景下,我国已有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云南、山西、江西、安徽、青海等多个省级联盟甚至地市级联盟和跨区域联盟采购落地,带量采购队伍的壮大正在倒逼更多药品实现大降价。

  药价“腰斩”,患者负担大幅减轻

  近来,第三批国家组织集中采购的55个品种药品陆续在全国公立医院落地。本次降价药品,大多是常用治疗性药物,涉及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肿瘤、精神疾病、抗感染等多种常见病。

  治疗糖尿病的盐酸二甲双胍片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托法替布片以及家庭常备的布洛芬缓释胶囊、阿莫西林颗粒、头孢克洛胶囊等,都被国家和地方医保部门带上了“团购”的谈判桌。

  以此次集中采购的“明星药”盐酸二甲双胍片为例,这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降糖药物,在44家药企的激烈竞争中,0.5g规格的单片平均价仅为0.06元。一些糖尿病患者用上“便宜药”后,每月药费仅7元左右,约为原先的4%。

  近年来,随着药品带量采购的常态化推进,中标药品价格大幅下降,患者用药可及性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。

  此前,我国近3000万例慢病乙肝患者,规范治疗率仅11%;约2.45亿例高血压患者,血压控制率仅17%。而经带量采购“大降价”后,乙肝用药恩替卡韦在11个试点城市销量从6800万片增至2.07亿片,用药患者净增近两倍;高血压用药氨氯地平、厄贝沙坦、氯沙坦的销量也普遍增长了1倍。

  药品、耗材降价后,患者用得起了,但药效能有保证吗?事实上,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,以通过一致性评价作为质量的托底要求,可以保证其质量和疗效。

  同时,为确保集中采购的支架产品质量过硬,国家药监局也果断“出手”,要求中选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企业现场检查力度,组织精干专业力量对中选企业全项目监督检查,每年至少一次。最近一次监督检查将在年底前完成。

  带量采购,倒逼药企创新转型

  “中标难,不中标更难。”眼看着药品耗材大降价,不少医药企业发出感慨:更多药品耗材进入带量采购,是大势所趋。

  然而,想要在众多药企中突出重围中标并保障供应,对不少药企而言是不小的挑战。不中标,则预示着该企业将失去“超级团购”的超大市场份额。

  随着带量采购的持续推进,药价回归合理水平。但同时,药企的利润“蛋糕”大幅缩水,如何活下去已经成为一些企业需要面对的一道难题。

  对此,业内认为,药企只有凭借品种数量和质量在市场中竞争,才能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。从长远来看,创新是药企发展的长久之计。在加剧医药行业洗牌的同时,带量采购政策亦倒逼制药企业加大研发,向创新转型。

  实际上,近几年来,国内药企已经开始在关键领域加大研发投入。据不完全统计,278家A股及港股上市药企披露了2020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情况,合计金额超过350亿元。120家药企研发投入超过5000万元,其中有5家药企超10亿元,有94家药企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呈正增长,占比近80%。毫无疑问,带量采购常态化正在重塑医药行业的格局。

文章来源:新华网

上一条:深圳商标转让步骤是什么? 下一条:“十四五”减税降费还有多大空间